ESG新賽局, 數位轉型, 趨勢 從數位化到ESG雙軸轉型 ,台中精機如何加入零碳生產鏈 2023年歐盟試徵碳邊境税在即,第一波鎖定鋼鐵、水泥、鋁、化肥、電力等五大產業,這些產品進入歐盟需申報碳含量,2026年開始繳交CBAM碳稅。台灣工具機領導大廠台中精機雖不在明年的首波產業名單中,卻早已推動數位化與ESG的雙軸轉型,並導入各種智慧化與綠化廠房的措施。
人物訪談, 觀點 佈局化合物半導體 鴻海致力串連上下游打造生態系 面對疫情後、地緣政治風險未明的產業未來,鴻海集團近幾年早已積極佈局,除了號召成立MIH平台串連上下游供應商,在化合物半導體研發設計及製造的生態佈局也非常值得關注。九月中旬,鴻海研究院再度攜手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舉辦NExT Forum,針對近來備受關注的氮化鎵 (GaN)、碳化矽 (SiC) 等化合物半導體,邀請重量級產學代表,分享新世代半導體的技術與應用發展趨勢。
ESG新賽局, 新創, 數位轉型, 趨勢 解決水資源最佳策略 企業得善用AI找水 台灣近兩年飽受「缺水」所苦,2021年的旱災迫使各地出現限水、停耕、歇業等情況;今年再因降雨不如預期而水情告急。水資源不僅是氣候永續的議題,更是企業經營的重大挑戰,在可預期的未來,台灣重要的電子產業和紡織染整、石化、石油業等勢必將面臨節水和降低水成本的問題。
人工智慧, 趨勢 No-Code時代來臨,為什麼你更需要學AI? 根據國際研調公司Gartner預估,全球至2024年將有65%的應用程式會從Low-Code平台開發,只要透過圖形介面、拖拉組合,即使沒有程式背景的使用者也能輕鬆使用工具完成工作。不過,若企業想要導入No-Code AI工具,終究要先了解自己要解決什麼問題、面臨什麼困境,並且培養具AI知識的員工仍是必須的成本。
ESG新賽局, 新創, 數位轉型, 趨勢 No-Code平台降低導入AI門檻,讓供應鏈適應新遊戲規則 身處國際重要產業供應鏈上,台灣在各方面發展均已成熟,然而,面對ESG即將帶來的產業轉型變革,企業若要更換硬體設備,將是很大的成本、資產的支出;透過新創團隊所提供的AI軟體服務協助企業優化製程,不只增進產能,更能協助企業落實ESG。
ESG新賽局, 人力資源, 數位轉型, 趨勢 企業追求人才永續,領導力將是關鍵 永續浪潮下,許多企業在發展ESG時,會先選擇從E(環境,Environment)或S(社會,Social)著手,但其實G(公司治理,Governance)才是根本。國際領導力培訓顧問龍頭、美商宏智國際顧問(DDI)台灣區董事總經理李岳倫認為,企業要追求永續,人才的永續才是關鍵,又以領導力為重。
觀點, 人物訪談, 數位轉型 糧食危機浮現,科技能為農業帶來哪些幫助? 受俄烏戰爭影響,加上氣候變遷導致歐美各國糧食生產不足,國際黃豆、小麥、玉米等大宗農產品價格大幅震盪,引發全球糧食恐慌。例如年初的缺蛋問題,看似肇因於禽流感導致雞下蛋數量減少,實則是因為國際原物料上漲,帶動成本價格,迫使雞農寧願將蛋留在原產地,也不願賤賣給盤商。
資料科學, 人物訪談, 觀點 資料英雄用資料擴大社會影響力 大數據浪潮席捲,資料驅動組織轉型、結合創新科技與資料解決社會議題的成功案例逐漸增多,也讓政府、企業及民眾意識到數據的重要性,並將跨領域的資料科學應用視為最佳解方。然而,台灣多數的非營利組織與政府機關礙於有限的人力與物力,對於如何有效將資料科學應用於組織上,仍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
ESG新賽局, 數位轉型, 趨勢 全球遊戲規則正在改變,綠色金融將驅動企業轉型 ESG正逐步改變全球產業遊戲規則,對企業而言,除了2023年歐盟碳關稅政策試行在即、美國在八月初公布將於2024年開徵碳稅,還有台灣金管會早在今年3月發布的「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要求全體上市櫃公司於2029年前完成溫室氣體查證的規範也需要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