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育青

現任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內容行銷經理,關注科技發展對人類的影響,也關心台灣產業面對數位變革時,所面臨的挑戰與克服要點。喜歡文學,欣賞跨域碰撞的火花。

311 篇文章
疫情下持續升溫的科技戰,台灣該如何走出新局?
觀點

疫情下持續升溫的科技戰,台灣該如何走出新局?

中美貿易戰、5G興起、車用電子商機的驅動,假使沒有疫情影響,預估2020年將是產業的豐收年;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打斷了以中國為主的供應鏈 ,持續升溫的中美戰爭,從貿易戰打到科技戰,位處全球電子資訊業供應鏈前端的台灣,不得不仔細重新理解中國的角色與地位,觀察全球最新變化,適時做出最好的選擇。

  • 楊育青
AI 工程師林愛哲分享:商科生跨足人工智慧的學習之旅
觀點

AI 工程師林愛哲分享:商科生跨足人工智慧的學習之旅

隨著科技進步與社會發展,不同領域學門的分界越來越模糊,跨域思考也逐漸被重視。結合程式語言及領域知識的跨領域學習者,漸成為職場上搶手的明星。例如結合數據蒐集、整理、分析、與解讀的「資料科學」,便是近年極受歡迎的新興跨領域學問,可以將商業知識與人工智慧技術結合,協助企業對商品銷售進行預測。

  • 楊育青
從資料找黃金:融合大數據,創造跨世代競爭力
觀點

從資料找黃金:融合大數據,創造跨世代競爭力

假設你是一個書商,想知道那些書會大賣,你會怎麼做?以往我們會拉出銷售報表,再搭配我們已知的經驗,如價格、節慶...變化因素進行判斷,再提供對應的銷售資訊。但我們透過顧客以往的匿名購買資料,結合所得稅申報、教育程度、當年總統大選等資料發現,會發現部分時候,顧客行為和編輯與行銷的直覺完全不同;甚至可以找出被忽略的熱銷書籍。

  • 楊育青
疫情後求生,台灣中小企業為何需要數位轉型?
觀點

疫情後求生,台灣中小企業為何需要數位轉型?

2020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全球步調,衝擊全球經濟與產業供應鏈,不只重創觀光產業,甚至讓全球供應鏈出現少見的「斷鏈」現象。疫情之中,美中衝突再度升溫,歐美各國不僅要忙著控制疫情,也要思考疫情過後的經濟復甦與佈局;而佔台灣企業比例高達98%的中小企業,更被專家預測將成這波疫情中的重災戶,在疫情逐漸遠離之際,又該如何調整腳步以適應詭譎多變的未來

  • 楊育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