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長的未竟之志「我們來做!」 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只要聽過陳昇瑋執行長演講的人,大多都聽過他所期待的願景。產業AI人才的培育只是他擘劃藍圖的起點,在達成階段性目標後,他在2019年底校友年會中呼籲所有校友,「這是大AI時代的起點!」期待有更多人投入,不只提升產業競爭力,還要解決後續AI所可能帶來的社會問題。
疫情寵罩下的溫暖支持:《ICU重症醫療現場》 如果你聽過「燙髮不騎車,騎車不燙髮」的幽默口號,或是看過「把聲音留下,幫助別人,也幫助自己」的宣導,應該會對這位在網路上擁有超過15萬粉絲的阿金醫師感到好奇,究竟他是如何寫出這些深入淺出且幽默溫暖的文章?
觀點 奇美實業趙令瑜總經理專訪1》 推動人工智慧 奇美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 人工智慧不只是奇美進行數位轉型的重要觀念與技術,推動產業AI化,更是奇美企業社會責任的一環。因此不惜代價投入資源,運用自家廠區的閒置場地,全面翻新,協助建置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南部分校。期望的是從培訓人才的校區做為起點,延伸為台灣南部AI Hub,更進一步促成科技創新生態圈成形,讓南部的產業搭上AI這班快車,結合學界的力量和產業界一同打造實作平台,為台灣產業發展培育更多人才。」
技術 避免誤踩雷區 先搞懂資料分析三大盲點 2020年初,因為疫情蔓延,各國皆出現口罩供不應求的情況,台灣透過健保系統並透過開放資料,與民間協作推出的口罩實名制,不僅備受各國媒體推薦,也讓資料應用的議題再被注意。其實不只是應用於公共議題,企業內部如何使用資料、產出什麼應用價值,也是許多人關切的重點。
觀點 中美競合框架下的科技未來,迎接 AI 時代的夾縫求生術 隨著科技進展,人工智慧已經在我們生活周遭隨處可見。過去幾年來,我們對人工智慧的認知,早已不再只限於科幻電影中的機器人想像,還知道AI對於產業及生活的幫助。但我們也發現,生活中依賴至極的科技用品及其背後的科技公司正在定義我們的世界。科技巨頭不僅開發工具、打造極為方便的科技環境,更主宰了我們的資訊世界,成為未來人工智慧的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