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智慧城市如何發展?場景、需求與人才 經過四年持續不斷的訪查,我們發現不少 AI 新創與服務提供企業,成長茁壯的速度令人驚豔,大部份雖奠基於台灣產業獨特的 AI 應用上,但也有不少家獲得國外企業的青睞,業務已經擴展到亞洲、歐洲甚至中南美洲。從本週開始,我們的電子報也會深入介紹這些具有發展潛力的 AI 新創與企業。
台灣AI新創地圖, 新創, 產業案例, 觀點 AI 服務商來解題》城智科技:克服疑慮 從人臉辨識成為電腦視覺整合AI 過去提及 AI 人臉辨識,許多人腦海中浮現的往往是高壓監控的「天眼系統」,成本與隱私爭議,是這項技術在產業應用上令人疑慮之處。然而,城智科技(AIRA)從人臉辨識核心技術出發,迅速轉向更具實務價值的人像追蹤應用,成功切入公共安全、零售與工廠管理等具備剛性需求的場域。不僅避開了傳統人臉辨識侵害隱私與法規風險,也開啟了一條以標準化、可擴展為導向的產品化路徑。
新聞稿, 智慧城市, 觀點 AIF 攜手鴻海、雲林縣府開辦「AI 科技學院」 奠基智慧城市基礎 面對 AI 的快速演進與公共治理數位化的挑戰,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攜手鴻海科技集團與雲林縣政府合作,共同開辦「雲林 AI 科技學院」,藉由全台首創的「地方 AI 育才模式」,為雲林邁向智慧城市奠定基礎。
訂閱電子報 每個人都有 AI 工具帳號就是 AI 化了嗎? 中衛發展中心目前正在進行的 AI 轉型工作,對台灣產業而言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中衛原本就是台灣中小企業轉型的重要推手與輔導,在謝明達董事長的親自領導下,這二、三年積極賦能內部同仁轉型 AI 團隊。而在這段過程中,也從工具使用、技術導入、系統整合到管理思維的轉變,累積許多深刻的洞察。
產業案例, 策略觀點, 觀點 中衛中心以 AI 賦能推動轉型 從工具使用到組織變革 因應當前產業 AI 轉型政策,許多公協會及法人機構肩負 AI 人才培訓、輔導企業升級的關鍵任務。然而,若這些扮演推手的公協會與法人自身仍按照過去的運作模式,靠辦活動、行政文書作業達成 KPI,如何具備輔導中小企業的能力和經驗?
訂閱電子報 AI 驅使賽道加速,政策如何跟上? 本週電子報就從 Mary Meeker 的報告中,透過比較、比喻跟分解,找出產業 AI 化策略需要思考的重點。當然,前提是台灣並非美、中這樣的大國,從「小國戰略」的基礎出發,相信台灣能夠走出一條獨特的 AI 發展之路。
主權AI, 數位轉型, 人工智慧, 2024國鼎論壇, 趨勢 從 Mary Meeker AI 趨勢報告 思考台灣 AI 發展國家策略 全球產業正經歷一場由人工智慧技術驅動、快速且具顛覆性創新的全新變革,其發展速度已遠超「前所未有」所能形容。AI 技術、算力基礎建設與全球連結性的高速進展,正在改變工作型態、資本部署模式,與企業、國家領導的定義。各國正帶著不同的經濟、社會與戰略訴求,加速投入這場由 AI 主導的新賽局,重新挑戰競爭優勢與國家定位
訂閱電子報 打造AI 人才基礎工程,誰該是關鍵推手? 再次面對全球產業板塊位移,這兩年政府大力推動產業 AI 化,各種政策當中,培育人才當然是最為重要的議題。政府也公開表示,去年台灣培養出 4 萬位人工智慧人才。但是,回到根本問題:我們說的人工智慧人才,究竟該具有哪些能力?在面對生態系巨幅改變的此刻,用什麼方式定義及評估未來人才的能力?這肯定是需要集思廣益的大哉問。
總體經濟, 觀點 未來十年 AI 經濟潛力巨大?諾貝爾經濟學家:必須先達成兩大關鍵 儘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及多家國際經濟機構紛紛預測,人工智慧將深刻影響全球就業市場與經濟結構,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麻省理工學院應用經濟學教授戴倫.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在其新近發表的論文《The Simple Macroeconomics of AI》中對 AI 在未來 10 年內對美國經濟的影響給出較為保守的估計。他認為,當前AI的發展路徑尚未充分發揮其潛力,並建議應重新調整應用方向,讓人工智慧真正促進更廣泛的社會與經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