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轉型, 數位公共建設, 數位黑潮, 策略觀點 川普關稅震撼下 台灣 ISV 業者的數位轉型之路 關稅和匯率的雙重壓力,台灣硬體製造業的黃金時代是否能夠持續、可以持續多久,是必須重新面對盤點的議題。不過,儘管面對來自內外的雙重壓力,台灣軟體產業的突圍之路反而更加清晰。
建立安全 AI 系統:MIT 建議導入前先問 10 個問題 當AI 已廣泛應用於製造、金融與醫療等台灣關鍵產業,但安全治理卻常被視為「事後補課」。根據調查數據,許多企業在AI的投資快速增加,但對資安的相關投資卻反而減少,這是相當值得注意的警訊。
訂閱電子報 策略佈局與 AI 代理新機 我們相信,推動產業 AI 化必須透過整個生態系的連結與分享,包括產官學研界、也包括傳統產業與新創企業、台灣本土和跨國企業攜手共創,才能讓不同企業發展出獨特優勢,並且互相支援、共同壯大。
AI Agent, 新創, 觀點 巨頭壟斷下的 AI 新創機會:創造差異化的生存策略 通用型 AI 應用市場已被 OpenAI 等巨頭壟斷,憑藉成本與技術優勢及龐大用戶基礎快速擴張。新創若投入客戶支援、軟體開發等紅海領域將面臨高度競爭,須轉向垂直產業痛點,深耕醫療、金融等高門檻市場,並結合專業流程知識建立護城河。借鏡 Pachamama Capital 精準切入「深水區」,方能在巨頭夾擊下突圍。
觀點, 數位轉型 「個人化」將是 AI 部署策略關鍵 根據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MIT Sloan)最新研究,若希望提升組織內部對人工智慧(AI)的使用率,決策者必須同時考量 AI 的技術能力與「個人化」的需求。這項研究也許將重新定義企業的 AI 部署策略。
訂閱電子報 關稅放榜 20%,台灣的 AI 經濟紅利還剩多少可揮霍? 本週電子報中特別和你分享「AI 與經濟成長」的幾個重要議題,這只是開始。除了 AI 技術應用趨勢、產業 AI 化發展這些過去持續關注的議題之外,未來將會從總體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角度,提供更宏觀且與我們切身相關的觀察與心得,與各位分享。
訂閱電子報 不只是焦慮,看懂 AI 如何重塑產業的機會與風險 許多專家言之鑿鑿,各種媒體報導真假莫辨,如何在眾多資訊中找出真實消息並據以做為決策依據,讓許多企業經營者與中高階主管大感頭痛。本週電子報介紹三個習慣,幫助大家能夠看懂全球經濟迷霧背後的隱藏邏輯。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新創, 產業案例, 觀點 從品質檢測出發,解構AI導入挑戰與實務解方 隨開源模型成熟、資料隱私需求提升,以及企業內部數據與流程的專屬性等原因, AI 將逐步從雲端逐漸走向地端(Edge)。因此,協助企業實現「模型主權化」、「流程整合」與「成本可控」是重要目標。
生成式AI, 觀點 AI 正在殺死網路?一場流量變現與另闢蹊徑的戰爭 自 2022 年底 ChatGPT 問世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方式正經歷一場劇變。《經濟學人》的分析指出,人工智慧(AI)不僅顛覆了我們的上網習慣,更在重塑網路世界的核心經濟模式,迫使內容創作者不得不重新審視其商業策略。